35MM.COFFEEa site built for app makers
Profile
limboy

9 天前

初步试用了下 spec-kit,是挺强大、方便的,就是有点费 Token···

limboy

limboy

7 天前

打算放弃了,有几个原因:

  • 生成的内容过多,比如一个 spec 可能就有好几百行,很多都过于细碎,review 成本高。
  • 如果自己没有想清楚,这个流程再怎么完善,生成的结果很可能不是自己想要的。但如果自己想清楚了,不走这个流程也能很好地实现某个 Feature。
  • Review 成本高。生成 tasks 后,它会挨个执行这些 task,最终生的代码量会有点大。
  • 想跳出当前的 spec session(context overload),继续执行未完成的任务,不太方便。
  • 太费 Token 了。

要实现一个 Feature,最重要的是:

  • 想清楚想要的 UI/UE 是怎样的(可以跟 AI 沟通)。
  • 有一个大概的实现思路(可以跟 AI 沟通)。
  • 多次迭代(多 Session),让 AI Agent 生成适合 Review 的代码量。
  • [Optional] 在 AI 钻入死胡同时(hit wall),提供思路(这个思路可以通过看代码和跟 AI 沟通得到)。

所以最重要的并不是流程,而是要对你要做的 Feature 有足够的了解,有一个足够聪明的 Coding Agent,和与它沟通的最佳实践。